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Office中国(office-cn.net),专业Office论坛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10年IT的热门和冷门职业

时间:2006-07-26 00:00 来源:ChinaByte 作者:佚名 阅读:
在西方,失业率在西方被称作痛苦指数。而如何避免大学毕业生陷入“毕业就失业”的痛苦境地,是学校、企业、社会都难以推卸的责任,各方力量应该合力推进。弥合断层,解开毕业生就业的死结。

  大学生遭遇就业寒冬

  七月流火,酷暑难当,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心里却是“巴凉巴凉”。

  记者近日对全国近10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感叹就是:就业难!就业难!甚至有一些毕业生,已经不顾及薪酬,只求能找到一份工作。

  IT类专业近年来一直是高校招生的热门专业,但是热门专业却遇到了就业寒冬。

  热门专业的就业寒冬

  “找工作很难”,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陈彩霞老师说,“同学们期望值很高,可是失望情绪也很大。”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徐克强老师也表示,与往年相比,“毕业生就是的总体趋势是往下走”。

  从各校采访的情况看,同学们的就业形势确实不乐观。小胡是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到了毕业离校的期限,他还没有找到工作。而据小胡介绍,他们班上签约的同学也就占20%左右的比例。北京交通大学一位同学说,今年班里有60%的工作了,其余的要么考上研究生,要么选择继续考研。北京印刷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小安告诉记者,他们班目前的就业率是50%。

  但也有例外,一些名牌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相当不错。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负责就业指导的林颐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现在是75%,到年底有望达到90%以上。”

  而且,研究生更具有卖方市场的主动性。一位清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告诉记者:“我们班大多进了外企,完全没有找不到工作这一说。”  太和顾问高级顾问张逊认为,企业喜欢招研究生,一方面是看中研究生的心理成熟度和生活阅历,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研究生的项目经验也是企业所看重的。”

  就业难,女生就业更难。首都师范大学的徐老师说,“女生就业比男生困难得多,很多单位都指明只要男生。有些条件较好的男生往往能在三、四个单位之间挑拣,而女生却得不到招聘单位的认同。”据厦门大学调

  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许多招聘会上,不少用人单位打出“只限男生”、“男生优先”的招聘条件。

  与就业难相伴生的,自然是薪酬降低。说到就业难的问题,往往就有人批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要求的薪水太高,薪水低的单位就不愿意去。而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已经在悄然改变。陈彩霞老师说,“今年的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起点有所下降,有些学生更是只要有单位接受,不管多少钱都愿意去。”

  在今年五月央视《对话》栏目一期主题为《大学生缺什么——外企篇》的节目中,智联招聘CEO刘浩说:“两年前我们做过调查,大学毕业生对自己薪资的期望,大大超过了企业中所能够给到的初级职位薪资。但是我们今年再做这个调查,发现毕业生的期望值跟企业实际能给出来的薪资,基本上一致。也就是说,学生也在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市场的需求。”

  小韦是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本科毕业生,他签了一家BI厂商,试用期2000元/月。问起对这份工作的满意度,他的感觉是“一般”。可以说,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初级薪酬都不甚满意,但是又得无奈接受,因为市场情况就是如此。据太和顾问最新调查显示,2006年IT类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2350元/月,而2005年的平均薪酬为2668元/月。

  张逊认为:“今年本科毕业生薪金略有下降,不过下降幅度也在放慢。前几年IT公司对毕业生的价值有所高估,现在薪金逐年降低,又变得越来越低于毕业生期望。对高薪的矫枉,却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还是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但是,大部分的研究生表示,对自己的工作和报酬“基本满意”。记者走访发现,清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月薪平均在8000元左右,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月薪也都在5千到1万元之间。农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的老曹在国内某门户网站做程序员,月薪5000元。“我期望的薪酬是年薪40万。”老曹对记者说。

  扎堆导致贴身竞争

  学计算机的学生毕业后就一定去往IT行业么?记者对采集来的数据做了一个分析。在中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签署三方协议的48人中,有22人在IT行业的软件公司或者网站,占已签约人数的45.8%;其他企事业单位占到一半。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班参加工作的29人中,有17人进了IT行业,占已参加工作人数的58.6%,另外12人则选择了其他性质的单位,其中又以金融行业为多,共有6人进了银行系统。

  IT毕业生在大城市扎堆的情况仍然严重。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小胡说:“我马上就要去上海找工作了。其实在昆明也不是难找工作,但是它经济不如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班上好多人都宁愿去大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仍是大多数毕业生就业聚集的城市。特别是像首都师范大学这样北京生源占绝大多数的学校,毕业生根本不考虑走出北京去求职。清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一半以上选择留在北京工作,其余的同学主要去了上海和广东。

  大城市的IT人才市场正在形成“扎堆”现象,毕业生遭遇了贴身竞争。  而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仍然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据国家人事部今年三月发布的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报告指出,中西部地区成都、武汉、西安三个副省级市对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所有需求中排序第一。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和发展前景的限制,中西部地区的不少毕业生仍旧以大城市和东部地区为就业首选。

  太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对IT人才的需求方面,北京和上海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是供应量也最大。而一些二级城市比如成都、重庆,虽然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学生多不喜欢留在当地。

  张逊对这种现状表示了担忧。“其实,一些外企的研发中心更喜欢设在二级城市里边。因为北京,上海等地竞争太激烈,市场也日渐饱和。成都,武汉,重庆这些地方都是外资比较喜欢投资进入的。但是这些城市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反而不喜欢留在当地,更喜欢往已经发展成熟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跑。这种人才的外流反而使得外资不太放心进入二级城市,而大城市却集中了大量的毕业生供应。这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对此,张逊建议毕业生调整心态,敢于到二级城市去发展。“这样做有利于避免人才的恶性竞争,改善供需关系,维护平衡,对个人,企业以及国家而言都是有利的。”

  一些软件企业在毕业生的挑选上也渐显理性。李印杲说:“东软招收的毕业生主要来自西安、成都、南京、武汉和山东等京外高校。我们希望这些新进员工能够纠正迅速成功致富的浮躁心态,不要过于理想化,扎实工作,迅速融入工作氛围。”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