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Access中国

Office中国论坛/Access中国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62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转帖]在世界史上死得最有价值的中国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9 19: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个世纪风雪过去了,反思那场战争的得失现在更多了,说什么的都有,什么样的面孔都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这里,一切婉转和掩盖都是不必要的。如何看待那些在寒冷的冰面上冲锋和烈火的山头阻击的中国人,在根本的意义上,是现代中国人做人的底线。复杂的,在这里是简单。这当然不是说有关的学术讨论没有正当性。朝鲜战争有没有负面的后果?世界上没有一维的存在。比如说弱者依靠顽强的精神力量战胜困难的巨大成就,大概也有力的推进了毛泽东对群众运动和“精神原子弹”的执迷,从这里说去也是他后来的一系列穷革命运动的一个信念来源。再比如不管我们今天如何向美国人发誓我们离强大还差得远,都不可能让他们放心。经过朝鲜战争后我们已经不得不为声名所累,不得不为美国顽固的担忧和遏制付出代价。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当麦克阿瑟眼中的纸老虎、幻想让韬光养晦的计谋得以瞒天过海。还可以数出很多这样的负面后果,它们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都是真实的。

  但是,且让我们的脚向上抬一尺,再上一层楼。让目光将民族、国家和五百年江河日下的历史收在眼底…… 我们看到了什么?

  中国这本书在被世界打开之后,历史的每一页都在证明我们是劣等的黄色人种中的劣等民族。不需要在这里历数那数不清的屈辱篇章,最后的结果是,作为国家所经历的一切衰亡,在世人眼里意味着关于每一中国人的特质的判断:在智力、精神、体质、心灵等等的一切方面,中国人本质上是低下的、奴性的、胆怯的、虚弱的、自私的。当每一个黄脸的中国人面对着西方人时,他都背负着这样的民族国家的命运给他烙下的这个先天判断,想把自己个人和民族分割开来的一切努力都是可笑的。不仅仅是敌人,就是中国人的西方同情者和朋友,也对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抱着负面的评价。所以麦克阿瑟将中国当时的一切警告视为虚张声势的恫吓时,他其实是有理由的,就像李奇微所描述的,“麦克阿瑟动辄压制批评他的人,斥责他们根本‘不懂得东方人的思想’”。麦克阿瑟是懂得他眼睛中长期存在的那种东方人的。他有充分根据藐视懦弱的中国人的言辞,因为即使赤色中国真的愚蠢地出兵,那将只是为他们创造了回到石器时代的机会。现在我们知道了,事实是麦克阿瑟 “自己在判断敌人意图时,却完全误入歧途”,事实是万众视之若神的麦帅以最大的跟头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但有多少人意识到了,晚节不保的麦克阿瑟所代表的转折性的历史意义,和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意义?

  数百年里第一次为我们每一中国人抹去了那种黑色胎记的,是那些藐视一切、胆大妄为、勇往直前的志愿军将士。是他们证明了懂得东方人的麦克阿瑟们不懂得东方人。许多西方历史书专门描述了他们化装成南韩军队大摇大摆地向美军哨兵枪口行进,并蒙混过关将敌营一举拿下的战例。有哪些怯弱的人能受得住那向枪口行进中的心跳?有谁曾相信死气沉沉的黄种人可以演出这样的神奇活剧?所以,每一个要自尊的中国人,和民族一体,在五十年前重新出生了。朝鲜战争不仅是人们说的中国的“立国之战”,它还是我们每一个愿意当中国人东方人的个体的重新定义之战。这不仅仅指在西方人的眼里、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中国人曾经也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能力,自己认同那种先天判断的中国人曾经不是少数。没有朝鲜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会被广泛认为是由愚民所组成的叁流国家,她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资格是没有证明的。日本根本上是被美国和苏联击败的,中共1949年的胜利只是以国民党军队为坐标,这在美国人那里是不算数的。只有通过世界的,当代最严厉的考验,中国人的武装力量──那中国男人的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才能让我们在世界的席位上安然入座。

  有人说过,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的复兴是不可能的,朝鲜战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提供了这样的最有力的精神支持。

  想起朝鲜战场上的中国血。当今天的庸人们在为每一笔得失纠缠时,一切其实都是再清楚不过的事情。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使用列强‘同样的说话方式来赢得他们的尊重’。这回是美国的将军称中国人为勇士。当中国今天还这样站立着,是因为黄继光在前面,是因为中国当年在上甘岭站立着。我们今天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到他们的尊严。这就是为什么印度人开航空母舰美国人可以熟视无睹,中国人却是模拟战中的恶梦。因为军事推理的前提来自近五十年前的长津湖和汉江雪:如果这样的士兵掌握了和我们同样的技术装备将会怎么样?

  李奇微说:“要不是我们拥有强大的火力,经常得到近距离空中支援,并且牢牢地控制着海域,中国人可能已经把我们压垮了。”这就是那些在朝鲜殊死而战的中国人,他们改变了中国的位置,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面孔,他们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他们所获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评判。那些死在寒冷和烈火中的志愿军将士,是中国在世界史上死得最有价值的中国人。我们谁有资格去“怜悯”这些英雄的生命的丧失?真正珍视他们生命的价值的,是坚持他们为之献身的那种精神财富。借口志愿军死伤重大而言他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订阅订阅
2#
 楼主| 发表于 2006-2-14 04:00:00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朝鲜战争的14个问题的澄清―纪念为国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有关朝鲜战争的14个问题的澄清
―纪念为国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转自子陵军事)
朝鲜战争停战已经50周年了,围绕它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止。现本人就朝鲜战争至今争论不休的14个问题做一个力所能及的澄清。
1、朝鲜战争爆发前的南北政府谁更合法? 在20世纪初朝鲜被日本吞并后,不愿做亡国奴的朝鲜人可分为3部分,一部分流亡中国,并得到当时中国政府的同情和支持,组成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金九为代表,在抗日时期暗杀过日本将军,并组织过以宣传为主的朝鲜义勇军。第二部分流亡美国做寓公,也在美国做过宣传抗日的工作,以李乘晚为代表,第三部分是坚持在朝鲜和东北做抗日活动的人士,其中武装斗争能坚持到1945年的就剩下以金日成为代表的共产党了。日本战败投降 后,美苏将朝鲜按“三八”线一分为二,金日成随着苏联红军进入北朝鲜,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员和美国人熟悉的李乘晚随美国军队来到南朝鲜。当时美苏已经开始对立,美国更是把苏联和共产主义当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对手,因此美国压倒一切的思想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反对共产主义。当时美国的朝鲜占领军司令霍奇曾组织过汉城市政委员会的自由选举,但国外回来的人由于没有民意基础而大多落选,而坚持在本地抗日的左翼人士获胜(还不算共产党)。结果吓坏了霍奇,最后他使选举作废(这可不是我编的,有历史记录)。并且还拒绝了北朝鲜金日成呼吁的全国选举。在这期间,被称为大韩民国独立之父的金九被暗杀,当时以及至今人们普遍怀疑是李乘晚所为,但无确凿证据。最后,美国支持李乘晚建立了正式的大韩民国政权,随之,苏联也支持金日成建立朝鲜政权。李乘晚由于没有民意及干部基础,只得大量留用日本占领时期为日本服务的军政人员,引起人民的反对,政权始终处于混乱状态。而北方政权由中国东北及苏联回国的共产党组成,有一整套的政策和干部队伍,所以政权很快稳定,但由于立刻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造成当时的中产阶级大量南逃。 所以说,北朝鲜是由始终坚持抗日的人员组成,由于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结果得到多数中下层人民支持,少数人反对。南朝鲜最高层是美国回来的李乘晚,没有自己的干部,又排挤了中国回去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员,只能依靠当年为日本服务的伪职人员,人民怨声载道。
2、朝鲜战争是谁打的第一枪? 要是问1950年6月是谁打的第一枪,现在已经很明确了,是北朝鲜。但南北两朝鲜自建立之初开始,“三八线”上就枪声不断。在两个朝鲜建国之初,北朝鲜900万人,南朝鲜2000万人。北朝鲜回国的骨干不过数千人,一切要自己从头做起(当然有苏联的支持),而南朝鲜是依靠了日本留下的政权机构和警备队(也有美国的大力支持),很快建立起10万人的队伍。所以开始南强北弱,金日成大呼和平,但南方咄咄逼人。但北方共产党的工作效率远高于南方,苏联全力支援,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又送回了久经战阵的4个师力量的武装部队。美国对南方的支持有点三心二意,南方自己内争不断,结果北方的力量超过了南方。 南北朝鲜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被分成两个政权,所以双方都要吃掉对方,并没有什么必要去争论谁放第一枪,就看是谁先准备好了。结果,北方先准备好了。
3、美国为什么要介入朝鲜? 当时冷战已经开始,中国陷入共产主义阵营已经让美国恼火。美国的思维一向比较直接,他把世上所有的冲突都看作是共产主义和他所代表的自由世界之间的冲突。朝鲜枪声一响,美国立刻认为是共产主义开始武力扩张了,如果失去了南朝鲜,接下来就是日本,然后也许就轮到美国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介入朝鲜战争,同时把台湾国民党列入保护圈,从而激怒了中国共产党。
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介入朝鲜?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起全国政权。先不讲意识形态的问题,就历史来说,对任何一个中国政府来说,朝鲜都是不可缺少的战略缓冲。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就支持朝鲜半岛北方的新罗对抗日本支持的位于朝鲜半岛南方的百济,明朝又两次抗倭援朝,清朝末年援朝失败的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如今美国首先介入了台湾海峡,所以对中国来说介入朝鲜才是正常的,不介入反而是不正常的。美国人自己也说,如果有敌对势力入侵墨西哥,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出兵。
5、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意义何在? 由于美国人对中国的蔑视,虽然美国也认为中国有能力组织起援朝的队伍,但决不相信中国敢于援朝,所以队伍四处冒进。中国虽然已经决心援朝,但对美军实力也不清,有所顾忌。经过第一次交手,打垮了南朝鲜几个团,美军一个营,摸清了美军的战力,树立了自己的信心,战果不大,意义重大。而美国只是认为中国虽然参战,但实力不够,“不是一支不可辱的队伍”( 麦克阿瑟语)。
6、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意义何在? 由于第一次战役后美国没有搞清中国军队的实力,认为在面对面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不可能是美军的对手,所以继续分兵冒进,结果大败。在这次战役中,以“四野”为主的西线获得全胜,三面包围了美军,但美军在损失了大量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14 05:10:00 | 只看该作者
朝鲜战争基本常识问答
<!---->
<FONT size=2>
一、叁八线是条什么线?它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半岛南北政权的政治分治线吗?
答:非也!叁八线是1945年8月由美国提出,以朝鲜国土北纬叁十八度线作为美、苏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临时分界线,叁八线以北为苏军接受日军投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叁八线是一条受降临时分界线,仅此而已。说这条线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南北的政治分治线,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而且不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政权所承认。换言之,叁八线具有约束苏美军队的意义,却没有约束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意义。中国领导人决策出兵参战的前提是“美国军队越过叁八线”,而不是“韩国军队越过叁八线”,这是原因之一。而美国军队率先越过叁八线,是打破这个约束的始作俑者。

二、朝鲜战争是北方侵略了南方吗?
答:朝鲜战争是一场以民族统一为目的的内战,没有“侵略”不“侵略”之分。正如中国国共内战既不能说国民党侵略了共产党,也不能说共产党侵略了国民党,美国内战既不能说南方侵略了北方,也不能说北方侵略了南方一样。只有美国军队的行动,称为侵略才是名符其实。

三、联合国是否有权利干预朝鲜内战?
答:没有权利。联合国是一个国际组织,与一个国家的政府有本质的区别,它没有干预一个国家内部事务权利和依据。实际上,《联合国宪章》就明确规定:“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武装干预朝鲜的决议是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缺席,而美国军队已经先斩后奏率先介入的情况下作出的,开了一个毫无道理的先例,是一个非法决议。所以从朝鲜战争以后,再也没有“联合国军”名义的军事行动,就是这种方式已为历史进程所否定的反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朝鲜南北方政权都没有加入联合国,都不是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出兵干预,不伦不类,无根无基,没有任何法理依据,本身就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践踏。

四、“联合国军”是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吗?
答:不是!维持和平部队有其特定涵义和规范。联合国成立之时,就有设有军事观察员,并逐步形成了维和部队,在1956年建立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时,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经提出了着名的维和叁原则:第一,维和行动不得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和立场,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冲突中的任何一方;第二,维和行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实施;第叁,维和部队只携带轻武器,只有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
人们把这叁项原则概括为中立的原则、同意的原则和自卫的原则,并称之为哈马舍尔德叁原则。哈马合尔德叁原则是联合国传统维和行动的基本准则。80年代未期以前的维和行动,都是以哈马舍尔德叁原则为基本依据的。哈马吉尔德叁原则对联合国近四十年的维和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秘书长啥马舍尔德之所以就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这叁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建立时制定的《联合目宪章》没有关于维和行动的规定。以哈马舍尔德原则为基础,传统维和行动大体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维和行动由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组织.特殊情况下由联合国大会组织,具体由秘书长控制和指挥。(2)维和行动必须征得冲突各方政府以及直接有关的各方的同意。具体讲.维和部队的规模、进驻的起始和结束时间、进驻的地域等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特别是进驻国的同意。(3)维和部队的军事人员由会员国自愿提供。军事观察员不携带武器、维和部队携带轻型防御性武器(4)维和部队除自卫外.不得使用武力。(5)严守中立。不能支待一方反对另一方。(6)不得干涉驻在国内部事务,不能介入内部冲突。
“联合国军”的决策和行动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条。

五、美国政府只有解决朝鲜问题而没有染指中国的意图吗?
答:中国有句老话:察其言,观其行。美国军队事实上已经侵犯了中国领土(台湾),介入了中国内战(出兵台湾即介入中国内战),而且其武装力量已经越过叁八线直趋中国国门,“联合国军”总司令已经发出“鸭绿江不是分开中朝两国的天然界线”的叫嚣。这已经不是意图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利坚合众国自己,都绝不会视为一种友好表示而只能认为是不怀好意的侵略行动。

六、中国军队出兵援朝的决策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是在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侵犯,“联合国军”打到鸭绿江边,战火已烧到中国边境城市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侵略凶焰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在中国政府再叁警告言之有预有理有节先礼后兵而侵略者仍然置若罔闻肆无忌惮得寸进尺一意孤行的情况下发生的。严肃一点的美国学者或军人──既或是与中国军队交过手的美国军人,都不否认中国军队出兵援朝的合理性。

七、中国军队出兵援朝延缓了解放台湾吗?
答:这种说法颠到了因果关系,中国军队出兵援朝在美国军队进占台湾之后,阻碍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是美国军队。这个因果关系应该不难分清。说朝鲜战争延缓了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尚能说得过去,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
4#
发表于 2006-2-16 06:09:00 | 只看该作者
战争永远是实力的对抗.
5#
 楼主| 发表于 2006-3-9 05:36: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争论已久的观点!--“人海战术过时了么?”

“人海战术”真的过时了么?  
  随着军事科技的突飞猛进,相比军队及武器的“数量优势”,人们更为关注“质量优势”,似乎低技术在高科技面前不需一战便败局已定。即使以往那些以劣胜优的著名战例,也被某些人挂上“人海战术”的标签而嗤之以鼻。事实果真如此吗?读读这封出自军事爱好者之手的来信,或许可以引发更多的争论和思考。
  解放军有230万员额,但这个数量,被美、日等所谓“高科技军队’’看不起。他们认为现代战争中,数量已经完全让位技术,理由就是海湾战争以及以后的   一系列局部战争。
回想冷战时期;苏军几万辆坦克虎视眈眈,一旦发动进攻,西欧国家的一切抵抗 都将被钢铁洪流淹没。而当时的北约国家除了在军事上做好防御,在宣传上也要做些事情:鼓动让苏军放弃他们的数量优势,放弃他们已成熟的战术,使用那种欧美的、重视质量的小规模部队的战术。
  那么,他们该如何做呢?很简单,尽可能地诋毁“数量优势”,说这种战术多么多么的无用,同时宣传自己装备的质量比苏军的好,妄图迫使苏军放弃数量优势,在他们不太擅长的高技术领域投人大量精力。不过苏军好像并没有因此受太大影响。可以说,西方国家对“数量优势”的诋毁,背后是他们对苏军数量优势极大的恐惧。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说过,“在任何情况下,数量优势都是最普遍、最有效的制胜因素”。这句话虽然是150多年前说的,但并不代表这个规律现在就过时了。而且,数量优势不仅体现在兵力装备±,同时也体现在物资保障上。二战期间,美军的取胜之道是天上数不清的轰炸机、地面上数不清的“谢尔曼”和在德军眼中似乎永远用不完的汽油、炮弹。一位德国高级军官在阿登战役被俘后,在美军战线后方看见了公路上排成长长一线的“谢尔曼”坦克和堆积如山的空油桶,他不无嫉地对美军军官说:“要是我们有这样数的装备和物资,现在你们就会在我的陪同下看我们胜利的场面……’’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虽然占有总兵力的优势,但由于兵力配置分散,使得 在与美军交战的主要战场上数量都逊于美军。而在空中力量上,美军出动了多艘航空母舰,在多个国家临时借用许多多空军基地,把部署在国内和其他地区的战机都调往那里。这样一来,在交战的主要战场上,美军的陆军和空军都占有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而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质量占优数量不足。在其后的各场局部战争中,包括在科索沃和阿富汗,美军都在质量占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兵力。在阿富汗,尽管塔利班的空军实力不值一提,任何一艘航空母舰的实力都比它强。但是美军仍然动用厂不止一艘航母,还使用了阿富汗周边的多个空军基地。显然,美国人对“兵圣’’的话仍然奉若神明,每一场胜仗都是靠着无可比拟的数量优势。不过,美军似乎总是在有意回避这一点:打胜了,总是宣扬他们的装备质量多么多么好,几乎从不说他们集结了比对手多得多的兵力;打败了,又总是说自己的部队是败于对方的‘‘人海战术”,从不提自己的兵力其实不比对方少多少。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投入的数量多,但同一时期处于战场上的双方部队数量相差并不那么悬殊,只是在交战地区志愿军集结的比美军多,这也是志愿军指挥员的战争艺术。
  一般情况下,战争一方要么拥有数量优势,要么就拥有质量优势,要是装备数量少,还不如对方的好,那就只能认命了。有意思的是,在二战的各种战斗中,交战双方总是一边数量占优,一边质量占优,很少有一方两个优势都有.一方两个都不占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质量的优势并不能抵消数量的劣势。二战期间,德军一系列性能精良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简直成了盟军的梦魇,盟军的坦克拿它们没有一点办法。在北非,“虎”式坦克把英美坦克打得抱头鼠窜,北非德军投降时,33辆“虎”已经击毁了超过150辆盟军坦克;在诺曼底滩头3辆“猎豹”击毁了英军半个联队的“丘吉尔”坦克,要不是盟军空袭,加上“猎豹”自身弹药不足只得撤退,英军不知还损失多少;在东线,1944年前,“虎”式坦克的出现使苏军的损失急剧上升。
  不能不说德国武器的质量与盟军相比是有革命性的优势,但德军有个致命的 弱点:数量太少。“虎”生产了1344辆,“虎王”468辆,“猎豹"360多辆,其他白行火炮生产数目均未超百辆,只有“黑豹”多一些。有6000多辆。盟军的主力坦克如M-4、T-34等,虽然火力、防护都逊于上述车辆,但M-4生产了3万多辆,T-34生产了4万多辆,上述德军坦克数量加起来还没有T-34或M-4的零头多,德军完全淹没在盟军的“车诲战术”中。 盌煏7Q噬-  
  Me-262在当时同样有革命性的优势。但投人战场的只有1300多架,被近10万架美、英、苏战斗机“淹没。
  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把数量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云山战役,战功赫赫的美第一骑兵师在志愿军38军、39军的轮番打击下几乎丧失战斗力;长津湖战役,美海军陆战一师和第七步兵师被宋时轮率领的志愿军第9兵团包围,损失过半,要不是志愿军后勤不到位,要不是美军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这两个美军的王牌师难逃被全歼的命运。
  所谓“拥有数量
6#
 楼主| 发表于 2006-3-9 05:39:00 | 只看该作者
刘亚洲:《一切表明,我们只能选择空军和空中力量》


三次军事革命

  第一次军事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千年陆战被海军终结。英国工业革命兴起,船坚炮利。它从海洋上对敌国纵深进行打击。拥有庞大陆军常备军的清国一击即溃。中国甲午之役,胜负亦决于海上。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全部。第二次军事革命发生于二十世纪中叶。空战的出现使世界战争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空战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两件最重要的武器:飞机和坦克。德国人盯住了坦克,英国人盯住了飞机。

德国军队有着重视陆军的传统。它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飞机,却是为配属陆军作战的。德军崇尚空地突击。德国空军的主要编成是歼击机和强击机。从一开始它就是战术空军的架构。它把空军的打击方向定位在陆军前方的阵地上。空中力量的战略性被忽略。它不建造航空母舰,也不为海军配属航空兵。二战中,德国空军凡配属陆军作战,就虎虎有生气;凡独立遂行作战任务,便无功。英伦战役就是明例。庞大的德国空军没有像它希望的那样从空中解决英国,它其实连独立解决一个战役的能力也没有。它甚至不知道是该先消灭英国的空军还是该先轰炸英国的城市。而德国陆军在失去空军时,也不免黯淡。敦刻尔克证明了这一点。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德国的失败始于敦刻尔克。我是从空中看到这一结论的。”德国人在空军失败不久,在海上也失败了,最后是陆地上的失败。英国人在一战尚未结束时就成立了独立的空军。它既有性能出众的歼击机部队,又有威力巨大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英国空军先是在敦刻尔克挽狂澜于既倒,又在伦敦解燃眉于倒悬。敦刻尔克奇迹后,丘吉尔说:“这次撤退包含着胜利。它是靠空军取得的。”英伦之战后,丘吉尔又说:“在战争史上,从不曾有如此大量的人(英国人民),从如此少量的人(飞行员)那里得到如此之多的好处。”第三次军事革命发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方兴未艾。这次革命的显著标志是:空中力量时代的来临。空中战场成为决定性的战场。空中的胜利成为最终的胜利。无航空便无领空。无空防便无国防。第三次军事革命来得如此迅猛,影响如此广泛,起点如此高,以致于第四次军事革命的曙光已在天际隐隐浮现,那就是对外层空间的军事争夺。可以断言,在本世纪,谁掌握了外层空间技术,谁就掌握了制天权;谁掌握了制天权,谁就掌握了制空权;谁掌握了制空权,谁也就掌握了制海权。掌握了制天权、制空权和制海权,就掌握了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三个台阶

  近十年来,美国发动了三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在这三场战争中,美国对空中力量的使用和发挥达到了极致。三场战争三个台阶,美军一步步攀登军事革命新高峰。①海湾战争。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普遍的真理是:现代战争需要依赖诸军种联合作战才能取胜;在此之后,战争空中化趋势渐渐凸现。双方空中战场的较量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较量。四十二天海湾战争,有三十八天是空中打击,地面战争只有一百小时。美军以损失一百余人的代价,歼灭伊拉克四十二个师,击毙击伤十万人,俘虏十七万人,摧毁坦克三千八百辆,装甲车一千五百辆。不仅旁观者,连胜利者和失败者也被这些数字迷惑住了。伊军曾发誓要让美军踏过一片血海。美军在沙特曾订购了几万只尸袋和棺材。但空军改变了这一切。人类绵延数千年之久的地面战争时代,至此走入绝境。②科索沃战争。我称这场战争为“空袭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仅由空袭便达成战争目的的大规模战争。首创此种战争形式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因此被赠于“飞机总统”、“空袭总统”和“导弹总统”的绰号。南斯拉夫为打地面战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但未料到对手始终不给它这种机会。北约空袭空袭再空袭。一位塞尔维亚老人曾说:“上帝啊,你要是可怜塞尔维亚人,就让北约从天上下来吧。在地面上打一仗,是胜是负快点结束吧!”北约终于没有从天上下来。不分昼夜地轰炸了七十八天,直至南斯拉夫屈服。南联盟士兵走下空荡荡的战场时一言不发,一如他们没有射出一粒子弹的枪膛。这是一场不会被忘记的战争。它过去的越久,留给人们的思考就越多。在世界军事史上,这场战争的意义无论怎样估量都不过份。首先,它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这是千年来无数军事家的梦。其次,此战之后,空军作用飚升。杜黑和他的继承者们在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后就一直在酝酿的事情在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结束时终于成为现实。③阿富汗战争。如果说海湾战争中对空中力量的使用还是战术性质的话,科索沃战争中对空中力量的使用则是战役和战略性质的,而阿富汗之战则纯粹是战争性质的。在历史上,从无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靠空军轰炸就能摧毁另一个国家的政府,最多是令敌国重创,而这一次美国在对塔利班的战争中,彻底推翻了传统智慧。战前,许多人包括我国一些军事理论家,都认为阿富汗山多洞密,最不适合空中力量发挥作用。阿富汗曾用人民战争打败过英国人,打败过苏联人,本想这一次也同样会令美国人铩羽。但美国人仅用二十天就
7#
 楼主| 发表于 2006-3-9 05:39:00 | 只看该作者
核门槛



7=??3[?
  诸雄中,只有美国发展空军的战略是连续的、完整的、清晰的。飞机诞生在美国。制空权理论诞生在欧洲,但美国视如己出。再也没有谁比美国更看重天空了。一战发端于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唱主角的是坦克。一战结束于第二次马恩河战役,主角换成了飞机。是役,美军出动了一千五百架飞机。西线天空一片乌云。美国人使用航空兵的决心令人叹为观止。打那以后,美国人再也没有离开天空。历史选择了天空,天空选择了美国。海洋曾征服陆地。天空又征服海洋。地面上得到的,从空中能得到;地面上得不到的,从空中仍能得到。落后的国家最能浪费智慧。先进的国家最能聚集智慧。智慧之争就是国力之争。胜利是强者的丰碑。失败是弱者的墓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战争中各国军民伤亡一亿以上:苏联两千万,中国三千万,德国近千万,日本六百万。而美国只有三十万。但美国参予了除苏德战役外所有重要的战役,并主导了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无论是地面的,还是海上的。谜底在天上。看看欧洲的天空和太平洋的天空就知道了。美国付出了最小的代价,得到的是整个欧洲和全部大洋。

  天空无垠。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美国人一度走得太远了。太平洋战争是从空中开始的,也是从空中结束的。美国人不仅要获取眼前的胜利,还盯住了胜利以后的世界。它发明并使用了原子弹。列强踊跃。连中国也蹒跚跟进。核弹云集。人类即将被人类毁灭。核冬天未至,人们已先自寒了。核门槛高耸。世界屏息。人类如不存在,战争有什么意义?所有的常规战争理论至此突然陷入了绝境。杜黑渐渐被人遗忘。但美国人是清醒的。它最先垒起这道门槛,也是它最先跳过了这道门槛。①政治。它明白必须赢得冷战。恐怖的和平不是和平。它也不需要这种和平。②技术。麦克阿瑟说:“随着科学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战争力量的毁灭性现已到了改变传统战争概念的程度。”他只说对了一半。科学技术还可以使人们重新跳出“战争力量的毁灭性”。于是,以太空技术为特征,远距离、大威力、高精确、短时间为特点,以空中袭击为主要模式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出世了。任何现代战争首先必定是短暂的。速战要求短时。速决要求准确。速胜要求猛烈。这些特点,都为现代空军所具备,只有现代空军才具备。因此,我大胆地说,美国是从空中跨越核门槛的。也只有从空中才能跨越。突破核门槛的第一战是1986年美国空袭科比亚。这次空袭虽然没有后几场战争那么炫目,但其意义是划时代的。此战虽短,只有数小时,世界军事界却称其为“战争”。它是后几场战争的雏形。新军事时代所有的特点都在这场战争中留下了影子。



  当现代空军跨越核门槛的时候,杜黑理论的强大时代穿透力也显现出来。人们发现,在二战中被割裂开的战略、战役、战术制空权,现在又被合在了一起。二战中被证明的制空权理论得到了进一步证明。二战中没有完全证明的空中进攻理论也得到了充分证明。而二战中对杜黑理论否定的地方,却突然失去了新的依据。杜黑《制空权》的每一段论述几乎都是准确的预言:①杜黑主张优先发展空军的思想差不多被所有先进国家所接受。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说过:将来打起仗来,没有空军是不行的。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也打不下来。②杜黑说:未来战争将从空中开始。首先使用空中力量的一方,肯定会在战场上造成迅速的、一边倒的决定性结局。1909年杜黑曾设想:仅靠空军的力量就能够在空中完全地结束战争。1999年,这一设想在科索沃得以完美实现。③杜黑论述过的关于民航作为空军后备力量的设想得到验证。继“驼峰”空运、柏林空运之后,海湾战争中美国又一次开展战略空运,几乎将一座中等城市搬到中东。④杜黑力主战略轰炸,反对空战,这被二战的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因为受飞机的技术性能和炸弹威力的限制,战略轰炸远未达到结束一场战争的程度。但近年科技爆炸之后,这些难题豁然解开。精确制导武器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击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空中格斗基本消失。被发现即是死亡。⑤杜黑说,由于空军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对敌人心脏予以致命打击,失去制空权的国家会遭受巨大的精神折磨,并接受战胜者的任何条件。这个意义已经超出了军事范畴。我们看到,南斯拉夫在屈辱地向征服者交出了自己的土地之后,又按侵略者的要求更屈辱地交出了自己的领导人。杜黑的预言差不多都实现了,却是在曲折中实现的。这告诉我们,历史已经证明的,说明它是正确的;历史尚未证明的,并不等于就是谬误。它只是需要新的历史的证明。理论还是九十年前的理论,空军却不再是九十年前的空军。发人深思的是,九十年前的理论,居然对现代空军的建设更具指导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杜黑的理论越到后来越显出它对世界空军的影响仿佛没有尽头。当然,同任何伟大理论一样,杜黑理论也并不是无瑕的。很多时候,它差不多使全世界确信不疑,但似乎又有许多问号无法拉直。它像月亮,时圆,时缺,却始终高悬。直到今天,杜黑的《制空权》仍是世界军人们一个争论不息的话题。也许这正是杜黑不朽的原因。

  朝鲜战争

8#
发表于 2006-3-20 05:37:00 | 只看该作者
向他们致敬!
9#
发表于 2006-3-22 01:01:00 | 只看该作者
检查过了,没有错别字
10#
发表于 2006-3-26 18:00:00 | 只看该作者
敬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长邮箱|小黑屋|手机版|Office中国/Access中国 ( 粤ICP备10043721号-1 )  

GMT+8, 2024-6-19 02:22 , Processed in 0.08433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