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Office中国(office-cn.net),专业Office论坛
当前位置:主页 > 技巧 > 管理理念 > 营销理念 > 正文

《摩登时代》的网络版

时间:2005-01-25 12:54 来源:IT经理世界 作者:小凡 阅读:

 看完《没有任何借口》一书,软件公司CEO李总颇有感触,对人力资源总监孙志仁说:“在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中,生产线上的员工被设备驱赶着运转,直到体力透支也‘没有任何借口\’;现在,知识工人可精明得多,上班时间可以一边上网‘摸鱼\’磨洋工,任务完不成你叫他加班,他还满腹牢骚,嚷嚷着要加班费,这可真是世风日下啊!”

  孙总监立即就听出了老板的弦外之意,他的脑子立即像一台超级电脑一般算计起来。几秒种后,他眼睛一转,计上心来,问老板:“您的意思是有了电脑和网络,员工就可以逃过监督了?”

  李总点头说道:“对,如今是网络时代,员工在公司里可以利用上网、手机偷偷摸摸地寻乐子,尤其那些咨询顾问、实施人员、售后服务人员,总说去客户那里加班,因为活儿并不在咱们眼皮底下干,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在真加班还是背地里干私活儿?加班费让咱们的成本准以降低。国家规定在黄金周加班,头3天的加班费是3倍工资,后面4天要付2倍的工资。这样下来,咱们的运营成本想不上升都难。”

  显然,老板抛出的难题难不倒人称“孙治人”的老孙,他狡诘一笑,说:“其实,在网络时代,员工不计报酬地加班更‘没有任何借口\’了。”

  看到老板一时还不明白他的话中之意,老孙马上解释道:“员工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浑水摸鱼,管理者也能够‘以网制网\’,利用网络化设备,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遥控员工,让他们的脑子24X 7地不间断运转。这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接下来,老孙将他快速想出的3个应对之策一一道来。

  第一招名为“假下班真加班”。“在《摩登时代》那个年头,工人们是用体力加工产品,所以企业要求工人眼明手快;而在信息化时代,工人加工产品的器官不再是胳膊和腿,而是脑子。网络、计算机和无线通信设备恰恰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遥控\’知识工人的脑电波,让他们的脑子24X7地不间断运转。只要‘监工\’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电子邮件就能驱赶知识员工拼命运转脑子,不管他是在车上、船上,还是在客户的办公室内。这样,咱们的产品加工过程永远不会停止。员工下班回家前,如果老板声明第二天一大早要检查某个客户解决方案的工作进度,员工回家后即使坐在马桶上、甚至在睡梦中,脑子都不敢停止运作。当需要员工相互合作时,他们还会半夜里打电话、发e-mail,互相讨论。这些脑子就是永不停息的生产流水线,不眠不休地加工着咱们的‘信息产品\’。”

  第二招叫“假放假真消遣”。“如果让员工假期在家里处于工作状态,不但会降低咱们的设备成本,因为电脑比生产线、厂房便宜多了;而且,他们在家加班,网费和电费都由员工自己支付。更妙的是,法律很难界定这是加班状态还是休息状态,所以公司不用支付加班费。放假前,上司只需要笑呵呵地告诉诸位下属,假日里不用到公司加班,只要在放松时,想出客户马上就要的解决方案就行了。就这么几句话,就够让员工绞尽脑汁好几天,简直比上班还努力。此外,上司还可以要求员工假日不能关手机。这样,不但上司有差遣,他得立刻行动,同事出了情况,他也得随时‘救火\’。收到上司的短信指示,就得立刻上网收邮件,并按照指示处理上司发过来的文件。有些新做派的领导更绝,整天都挂在ICQ或MSN上,不定时地跟大家聊几句,热情问候大家放假有何消遣,冷不丁便扯到策划案的进度上。如此折腾几天,大家的假期也就蒸发了。”

  最后一招是“假培训真要命”。“培训不能算加班,所以培训可以占用假日。如果白天的培训占用了工作时间,员工当天的工作任务没完成,那他只好在晚上或周末补上,这当然不能算加班。最近,企业界流行所谓的‘泛培训\’,名字五花八门,什么TeamBuilding、小组座谈、拓展训练、上司与员工的周末茶叙等,不一而足,这均不能算加班。”   李总听罢,大笑道:“哈哈,真是时代进步了,卓别林式的‘摩登时代\’也与时俱进了,升级为网络时代版了。在国外,员工加班,企业要付给他们1.5倍的工资,周末跟节日的加班工资更是平时的两三倍,甚至连周末培训都算加班。现在,这个成本咱们可以省了。看来,咱们公司形成国际化竞争力指日可待啊!”

---------------------------------------------------------------------------------------------

[评论]歪批IT:《摩登时代》的网络版
(
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  王志东)

这篇文章没有小凡的另一本书好呢!《歪批IT·漫画管理故事》
好久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
《歪批IT·漫画管理故事》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之前,也看了不少的评论,大体上都是讲,此书揭露IT界的“猫腻”或“黑幕”云云。把书读完之后,发现实际的内容要更深刻、更丰富得多。
书中以漫画与文字结合的形式,演绎了IT业内的20多个诙谐幽默、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涉及不少的“角”,除了领衔主演的老冤家“牛IT”、“洋泾浜”外,“马克丁”、“麦啃铁”、CFO等都有出色的表演。事实上,这些角色们都需要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承担不同的职责,在现实的困难与挑战之中,努力达到目标的同时,还要保存自身的实力。
我认为,与其说此书揭露了IT业界的所谓“猫腻”,不如说是描述了各方力量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一场场精彩“博弈”:
l 例如,作为公司CIO的牛IT,一方面需要在麦啃铁天花乱坠的讲词中过滤出真正有用的信息、在马克丁制造的营销烟雾中还原事情的真相, 需要对付洋泾浜版本“顾问式销售模式”的花言巧语,需要突破厂家服务体系的迷阵,力图“多、快、好、省”地实现本企业的信息化,为此与洋泾浜们斗智斗勇,甚至不惜利用厂家之间的竞争,借用厂家急功近利的心态,设下一个又一个项目圈套。而另一方面,牛IT还要面对苛刻而又好虚的老板、世故而又精明CFO,谨记CIO的N种死法,在公司内部也要使出各种招术,攻与守之间,努力成为IT不倒翁;
l 再如,对洋泾浜来讲,“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产品的销售”是作为超级销售员的不变信条。然而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善对他们来讲是难以快速改变的现实,在面对日益精明的客户、穷追猛打的竞争对手的同时,马克丁一句“一个好的营销胜过100个销售员”也给洋泾浜们职业生涯发展的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运用在外企里学来的顾问式销售模式,利用客户的CEO、CIO们好大喜功、追求时髦的弱点,努力创造销售业绩,自然就成为洋泾浜们赢得这场博弈的关键了。
从本书作者赵小凡的简历中可以了解到,本书之所以如此生动,很大原因应该归结于作者本身的经历,书中的20多个小故事,连同书中的小花絮,都应该是作者真实经历的演绎。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业内人士读过本书后都会感触良多的原因,因为书中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大家所经历过的,里面的各种博弈招术,也大都是大家使用过的,或者竞争对手使用过的,或者是你的博弈对手使用过的。
这20多个小故事,如同20多面镜子,照着你自己,也照出了你的对手。
我之所以认为用“博弈”评价本书比“猫腻”更准确,一方面是出于对各方生存环境与职责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此书所体现出来的IT业界的进步的感慨。在各方博弈中,基本上没有突破法律、政策与职业操守的底线,客户从过去的那种钻政策空子、比后台、比胆子经营模式转向对管理的重视,IT厂家们从过去那些吃喝玩乐为基础的“传统”销售模式向“顾问式销售模式”的转变,以及咨询顾问的介入、CIO职位的设立、营销手段的引入等等,都是产业市场化的一种表现,都是一种进步。
问题在于,这样的进步还远远不够,一些本来是非常有效的模式与手段,在实际的执行中“走歪”了。正如作者所说:“IT这些年被宗教化了——某些IT供应商把IT讲歪了,把自己扮演成了上帝的角色;某些咨询商净出歪点子,把它的功效夸大了;某些用户把IT看歪了,甚至把它当成解决企业问题的灵丹妙药;某些老总把IT用歪了,通过所谓的信息化运动来谋一己之私。”
当我们评价一个博弈策略时,不能仅限于对博弈一方的主观意愿的评价,博弈的规则、博弈的对手都是影响博弈策略的重要因素,一种博弈策略的形成,往往是各种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果。如果没有人把IT“看歪”与“用歪”,那么“歪点子”就没人听,“讲歪”了就没有市场,象顾问式销售模式、管理咨询等一些本来是行之有效的模式或手段,也就不会变形走样。
如果你确信博弈对手还没有看过,这本书甚至可以作为你的IT宝典,无论你是什么角色,你都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制胜方法。但是如果你的对手们都看过了,一些招术也就失灵了,于是,一个全新的博弈秩序也就要形成了。但是,
l 谁能保证这个全新的博弈秩序不再次走歪?
l 谁能保证用户不会因噎废食,陷入IT无用论的泥坑?
l 谁能保证用户能从“管理无用”与“惟西方管理是从”的两个极端中超脱出来,形成自己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风格与方法?
l 谁能把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IT技术与中国特色的管理风格相结合,提供真正实用的管理工具?
l 谁能让“客户价值”成为IT业内各方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标?
从这本书出版的意义来讲,“歪批”只是手段,“扶正”才是目标。而要完成这一任务,也远非这一本书可以做到的。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